“失败”的教子之道
儿子读初中三年级了,学习成绩不是太好,在班级里只有中等水平,这不是儿子IQ比别的孩子低导致的,而是我不适应中国当今对孩子十分残酷的、抹杀童心的教育办法导致的。
我的教子办法就是不对孩子提什么需要,充分尊重他个人的兴趣和喜好。
在婴幼儿园和小学时,参加什么兴趣班由他定,儿子先后尝试学习过硬笔书法、绘画、航模、外语等,但只须他觉得不感兴趣了,随时都能退出兴趣班,我充分尊重他的选择。
从初中一年级开始,他迷上了篮球,天天要打一小时。尽管我了解这会干扰他的学习,但为了他的快乐,我赞同了。
我总感觉,一个孩子的素质高低不在于他能否考试,成绩是不是排名前列,童年和少年阶段非常重要的是他的成长过程是不是快乐。童年和少年时光转瞬即逝。目前社会的角逐愈加激烈,人的重压也愈加大,一个人只有童年和少年时期才能有机会过得无忧无虑。
所以,我给儿子更多的时间去玩。
我总感觉对孩子来讲,身体是第一位的,第二是适应社会的能力,最后才是常识。所以,我着重培养他的心理承受能力、社会交往能力、抗挫折能力。
他4岁时,我给他10元钱,让他去楼下买个西瓜。我悄悄跟在他后面。他艰难地双手提了个5斤左右的小西瓜,还没有走出三步,因为力气小,一放手,西瓜摔得粉碎。卖西瓜的摊主在骂:“有如此狠心的大人,自己坐在家,让这么小的孩子来买西瓜,不知是否亲生男孩。”
小时候他走象棋、玩扑克都期望赢,一输就不高兴,有时还要发脾气。越是如此,我越常常让他输。慢慢地,他就能正确地看待输赢了,了解好多事是不以他的意志所能决定的。
儿子目前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,但他诚实、大方、勇敢、对人热情,这我非常欣慰。
我有时也觉得我们的教子之道是失败的,由于不适应国情。我非常矛盾――我的教子之道是有利儿子还是害了儿子?